常用工具

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目前认为,许多颅内感染是由病毒所致,除了已明确病毒类型的各种急性脑炎以外,还有慢病毒感染或慢病毒疾病,其主要病变是脱髓鞘和(或)变性的慢性疾病过程。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病毒的直接损害和组织的病理反应,后者是机体对病毒抗原免疫反应的结果。由于病毒种类(如株型)不同,则引起各种不同的病理反应。病变性质、程度与感染的病原及机体反应直接相关。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从临床实际出发,目前临床分型大多按起病形式(急缓)和病理改变的重要特点,基本上分为两大类:①急性病毒性脑炎: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等;②慢病毒脑炎:已知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目录
1.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4.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5.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规方法

1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随着病毒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进展,证实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是由颅内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是病毒直接侵入引起脑组织的炎性变化,导致免疫性脱髓鞘变化。也可以因免疫机制障碍(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或外因作用于敏感的个体)而发病,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国内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免疫障碍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外因作用于敏感的个体即可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也有研究者认为,免疫障碍的诱因可能不仅限于病毒感染。国内某些单位均发现一些发病于服用驱虫净之后的脑炎病例。驱虫净含有可改变免疫反应的左旋咪唑,因此推测药物系促发因素,通过改变机体免疫状态引起过敏反应性脑炎。

  脑组织肉眼检查可见受损的脑膜和脑实质有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脑组织水肿。脑回增宽、脑沟变窄。在局限性病变的相应部位有脑白质水肿,严重时可见坏死,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有时周围有点状出血。

  显微镜检查,在原发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由于神经细胞是病毒寄生和损害的主要对象,可以见到神经细胞变性、被吞噬、消失和包涵体的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和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内可有包涵体。

  在过敏反应性脱髓鞘脑炎,可见明显的髓鞘脱失,而神经轴突、神经节细胞、胶质细胞等相对地完整或改变轻微。髓鞘脱失病灶散在于脑和脊髓的白质,特别是小静脉周围或脑室周围。

  2、发病机制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的探讨,主要涉及病毒学检查及免疫学研究两个方面。

  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在患者的血、脑脊液及脑组织中分离出腺病毒,及尚待鉴定的DNA及RNA病毒。

  免疫学研究中,血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查表明,IgG含量均高于正常值而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及Devie病一致。四川医学院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患者组IgG平均5.27±1.76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南京医学院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中,发现脑脊液有免疫活性细胞,包括浆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及激活性单核细胞。患者的T细胞比对照组高,B细胞低于对照组,而D细胞无明显差异。故认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以T细胞为主,又有体液免疫参与的免疫反应,近似于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病的脑脊液所见。

2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脑积水:由于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2、颅神经受损麻痹:如耳聋,视力障碍,斜视、面神经瘫痪等。

  3、脑底脉管炎致管腔阻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缺血和梗死。

  4、本病患者缺少锻炼,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5、大小便失禁:如不及时处理干净,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必须注意经常更换垫布,保持局部清洁。

3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大多数亚急性和慢性感染的病人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急性期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大多数2周内症状达到高峰,主要是脑部受损征象,一般具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有的病例可有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智能障碍明显且进展为痴呆。

  一、前驱症状:部分病例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症状,如头痛,微热或中度发热,部分病例体温正常,还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二、精神障碍:出现率可达81%,出现在病期的各个时期,甚至于构成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精神障碍起病的,往往与疾病高峰时的表现基本相似而程度较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常被误诊为精神病,因此正确识别脑炎的症状实为必要。

  1、意识障碍:最多见,国内报道达90%,有的为首发症状,也可出现在其他精神症状之后,部分病例的意识始终是清晰的,意识障碍以嗜睡,朦胧,混浊,谵妄,错乱状态较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可有昏迷,意识障碍在早期多呈波动性,一天之中时轻时重,病情加重时,意识障碍加深并呈持续性。

  2、精神分裂样症状:自言自语,联想障碍,情绪不稳,伤人毁物等精神运动性兴奋,有些病人精神活动减退,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懒散,言语及活动减少甚至缄默不语,拒食,还可有重复及刻板言语,违拗等,呈亚木僵或木僵状态,其中有的经过1~2天运动兴奋进入木僵,有的则以木僵状态起病,后来发展成运动性兴奋,类似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而言语运动兴奋又类似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有的幻觉妄想状态,幻觉以幻听为主,个别病人内容固定,持久,甚至迁延很久,还可有不固定的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妄想型,个别病例的亚木僵,木僵状态呈周期性发作。

  3、智能障碍:轻度记忆障碍,注意力涣散,错构,虚构,甚至严重的痴呆状态,部分病例记忆障碍非常突出,而且迁延较久,近记忆和机械记忆受累尤重,有人认为记忆障碍为单纯疱疹脑炎的特征之一。

  三、躯体及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可与前驱症状同时发生或间隔数天,或紧接着前驱症状出现。

  脑神经损害可见中枢性面瘫,视盘水肿,以及其他脑神经损害的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中,约有半数病人以癫痫发作起病,其中以大发作最多见,其次为局灶性发作和肌痉挛发作,有的病人可有多种类型发作,发生率为27%~86%,瘫痪以偏瘫最多见,肌张力改变的发生率达40%~70%,多为锥体外系的,肌张力增高有易变的特点,时隐时现,时而上肢,时而下肢,腱反射亢进,少数为减弱,病理反射的检出率达50%~80%,多为双侧性,部分病人掌颏反射和吸吮反射阳性,在疾病进展期,常出现不随意运动。

  脑膜刺激征约占30%~60%,大多数属于轻度或中度,病人表现颈部稍有抵抗或凯尔尼格征阳性。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增多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病人经常汗如雨下,即使在寒冬也大汗淋漓,多汗约占20%左右,有的报道高达86%,出汗增加提示下丘脑受损,而且病情较重,其他有唾液分泌增多,颜面潮红,颜面油脂增多,国内报道大小便失禁较突出,尤以尿失禁更为常见,占30%~89%,且为早期症状之一,临床上尿失禁常提示是病毒感染伴发的脑炎实质受损征象,有些病人由于意识障碍而不能控制大小便,但有些病人意识清晰,依然出现小便失禁,这属于排尿功能障碍,故推论其病变可能影响了旁中央小叶,少数可表现为尿潴留。

  儿童病例亦为散发,无明显季节性,病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症状,以昏迷,抽搐突然起病者多见,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抽搐,癫痫,尿失禁,多汗,脑颅神经损害,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有报道儿童病毒性脑炎时,全脑损害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或癫痫,阳性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甚为突出。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是一种最常见的散发的急性致死性脑炎,据报道可占病毒性脑炎的10%,而且在坏死性脑炎中占20%~75%,被认为是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多由生殖器黏膜感染,以婴儿多见,引起皮肤疱疹和脑炎,Ⅰ型则从口腔黏膜感染,通过嗅神经和三叉神经进入脑内,病变以颞叶和额叶为重,此型以成人为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2周有感染症状或明确的病前感染史,如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

  2、在运动兴奋或运动抑制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随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加深。

  3、不同病期的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特别是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体征及多汗,小便失禁,临床上显示似病毒感染所致脑炎实质受损征象。

  4、脑脊液压力及白细胞和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但查不到细菌(包括结核杆菌等)感染的证据。

  5、EEG有弥漫性异常(有些可局灶化)。

  6、血清抗体滴度IgG明显增高(特别是恢复期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

  7、脑脊液查到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抗体。

4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单纯疱疹脑炎较非单纯疱疹脑炎的预后差,有报道前者的自然病死率为70%,采用阿糖腺苷治疗的病死率为40%。瑞典有报道,用阿昔洛韦治疗6个月内病死率仅19%。

  散发性脑炎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倡科学养生,有劳有逸张弛有度有了感冒就要休息,不提倡过劳带病坚持等不科学的方法对待疾病。平素锻炼身体鵻,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儿童要按规定接受预防注射。

5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正常或轻度加快。

  二、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和(或)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但正常者亦不少见,在此基础上出现免疫活性细胞为主的细胞反应,主要为淋巴细胞反应,少数为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单核样细胞反应及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急性期多以前3种为主,恢复期以单核样反应为主,急性期细胞学异常可超过90%,半数病例可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个别病例糖含量增高,偶见麻痹型胶样金曲线。

  三、捕捉抗体法(ELISA):国内报道用捕捉抗体法(ELISA)检测脑脊液及血中的IgM及IgG抗体早期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在生理情况下,IgM抗体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查到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提示神经系统有病毒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方法本身只需要单份血清和脑脊液,1天即可出结果,在单纯疱疹脑炎时可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第2天获阳性,单纯疱疹脑炎Ⅰ型在发病2~12天内都可查到IgM,从脑脊液中查出IgM抗体可达7%左右,还可由一份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出IgG抗体。

  四、有条件单位还可早期进行病毒分离:

  1、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多呈弥漫性改变或在此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且随临床症状好转而恢复正常。

  各地报道本病的EEG异常者达85%~96%,青岛医学院报道160例均为异常EEG,主要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可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限性改变加重,有时出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复合及周期性复合波等,多数为持续性轻重不同的异常,也有阵发性,散发性和节律性的,这些改变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一样,并无特异性,一般在急性期EEG异常程度轻,随着疾病的进展,EEG的异常程度亦逐渐加重,在疾病高峰期异常程度最高,随着疾病的恢复,EEG也逐渐恢复正常,也有的恢复稍慢于临床。

  以精神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其EEG与一般病毒性脑炎基本变化相同,轻者绝大多数为弥漫性低~中波幅θ及δ波,少数病例有高波幅尖波发放或局灶性高波幅δ波。

  有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EEG中约82.4%为弥漫性异常,少数为高波幅尖波发放,脑炎后遗癫痫者中5.8G有阵发性放电,急性期后如EEG仍不正常且有阵发性放电者,预示病人将有癫痫发作。

  有的文献强调脑瘤型脑炎,EEG局限性异常多见,但多数报道为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灶性中~高波幅θ波或δ波。

  有的研究者提出慢波的数量增多,周期延长和振幅变大与意识混浊程度成平行关系,但也有不同的见解,有时慢波比意识障碍先出现,但有时相反,病毒性脑炎的EEG没有特异性,不能据此确定脑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疾病早期在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之前,容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但是疾病早期出现的EEG异常,反映脑部有弥漫性损害,故EEG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2、脑超声波检查:急性期发生一侧较重的脑水肿,可见中线移位。

  3、头颅CT检查:已有较多的报道,头部CT检查在脱髓鞘脑炎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可见低密度区,可发现脑水肿,占位性病变或液化灶。

6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散发性脑炎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发热期的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如西红柿汁、豆浆、牛奶、藕粉、西瓜汁、果汁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7西医治疗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本组疾病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重型病例的病死率为22.4%~60%。一部分存活者遗留轻重不等的神经损害体征或高级精神活动障碍,复发率约为10%。

  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同时采用减轻组织病理反应、恢复受损功能,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护理及康复期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注意卧床休息,生活有规律,防止自伤、伤人、毁物、自杀。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吸氧、吸痰。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2、药物治疗

  (1)抗病毒化学疗法,由于病毒仅在细胞内繁殖,末期才出现典型症状,故提倡在感染极早期用药才较有效。

  如下介绍已试用的几种。

  ①碘苷(疱疹净):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有一定疗效。剂量为50~100mg/(kg·d)加葡萄糖液静滴,3~5天为1疗程。

  ②阿糖胞苷:用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剂量1~8mg/(kg·d)静注或静滴,连用3~5天。

  ③阿糖腺苷:对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剂量为10~15mg/(kg·d),6~12h内静滴完,用3~5天。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造血功能障碍等。

  ④阿糖腺嘌呤:主要用于疱疹性脑炎。剂量为15mg(kg·d),每天静滴12h,共10天。

  ⑤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已在临床使用,可能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方面其是有效的药物。剂量及用法为每次5mg/kg,每8小时静滴1次,连续7天为1疗程。但单纯疱疹病毒对阿昔洛韦可产生耐药性。副作用为谵妄、震颤、皮疹、血尿、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⑥利巴韦林(病毒唑):0.5~1g/d,小儿20~30mg/(kg·d),静脉滴注,连用7~10天。

  ⑦大蒜注射液:40~80ml,静滴,1次/d,15~30天为1疗程。

  上述药物均有胃肠道反应、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脱发、肝功能损害等毒性作用,有些可造成较持久和严重的不良结果,应引起重视。

  能选择抑制病毒而又不影响细胞的核酸或蛋白质的代谢,是最理想的药物,已报告有盐酸胞胍,羟苄唑(羟苄苯异咪唑)。最近有报道核酸酶(nuclease)可获良效。也有用四环素族等广谱抗菌药物及乌洛托品(40%5ml静注,1次/d,7~10天)。

  (2)免疫疗法:近年来研究证明病毒感染伴发的组织损害,其中部分是免疫反应的结果,故发展了免疫治疗。

  ①干扰素(interferon)及其诱生剂:近已确定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能抑制病毒血症并防止病毒侵入脑部,故在感染病毒后潜伏期使用,效果较显著。近来还在研究诱生干扰素的增效剂,以期提高疗效。

  ②转移因子:适用于免疫缺损患者,通过逆转细胞的免疫缺陷,可使疾病缓解。有人用来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有些效果。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已知此类激素是免疫抑制剂,能破坏或减少淋巴细胞、抗B和T细胞的功能,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干扰素和抗体形成;且也能改变神经胶质、胶质瘢痕而使脑组织再生。故有其利弊。尽管临床上应用已久,但目前意见尚未完全一致。考虑激素有抗炎、消水肿、稳定溶酶体系统而防止抗原抗体反应时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在适当时机上使用,且掌握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还是有治疗价值的。有不少人主张早期、大剂量、短疗程的方法。一般用地塞米松15~20mg加糖盐水500ml,1次/d,10~14天,改口服,渐减量。

  (3)人工冬眠疗法:对于高热、躁动不安及癫痫不能控制者,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和哌替啶(杜冷丁)100mg混合,每次半量肌注。

  (4)中医中药治疗:

  ①急性期:用涤痰汤加味或在涤痰汤、白虎汤和犀角地黄汤的基础上重用清热凉血的犀角(10g)和生石膏(60~150g),加用板蓝根、板蓝根(大青叶)。高热昏迷者,可配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

  ②恢复期:补气、补血、养阴。但恢复期患者,虽元气已衰,但余邪未尽,故切忌用过于温补腻滞之方,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亦可用生脉散加味。

  (5)给予促大脑代谢合剂:28.75%谷氨酸钠20ml或醋谷胺(乙酰谷氨酰胺)200mg~400mg,三磷腺苷(ATP)40mg、辅酶A100U、烟酸(烟草酸)100mg、维生素C3g,加入50%~10%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15~30次为1疗程。口服吡拉西坦(脑复康)、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积极的支持疗法,营养护理十分重要,早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宜少量多次。

  (6)对症治疗:应积极治疗患者出现的脑水肿、癫痫发作、高热、精神症状。对有严重抽搐、高热、脑水肿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及脱水治疗(可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静脉点滴)。20%甘露醇250ml静滴,半小时内滴完,1次/6h;或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呋塞米(速尿)20~40mg,1次/d。抗癫痫药,地西泮(安定)10~20mg静注,或100~200mg加5%葡萄糖500ml,于12小时内缓慢静滴。体温39℃以上可用酒精或冷水擦浴,高热不退者可用冰水擦浴、冰水灌肠、头戴冰帽等方法降温,或可用氯丙嗪25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复方氨基比林药物降温。对有精神症状者,使用抗精神病药应慎重,因脑器质性病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敏感,以小剂量缓慢加药为宜。体质好或青壮年可肌内注射,一般口服氯丙嗪每天50~150mg或奋乃静10~20mg:肌内注射可给氯丙嗪、异丙嗪(非那根)各12.5~25mg。症状较轻或恢复期者,酌情给予抗焦虑药,但应注意依赖性的产生。精神症状迁延者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昏迷者可给苏醒剂,如氨乙异硫脲(乙胺硫脲、克脑迷)1g溶于5%葡萄糖500ml静滴,40滴/min,1次/d,1~2周为1疗程;或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200~600mg溶于5%葡萄糖500ml静滴,1次/d,1~2周为1疗程。促进脑代谢药物三磷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C、醋谷胺(乙酰谷氨酰胺)、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也可应用。

  国内有报道用高压氧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1次/d,连续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病程在40天以内者有效率可达95%以上。早期采用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症状,脑电图可见改善。

  慢性期及后遗症期,应进行特殊教育、劳动训练和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二、预后

  多数呈急性起病,有时为亚急性。本组疾病一般预后较好。根据不同的报道,病死率为0%~30%,平均为10%。多数病例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有不少病例,虽症状严重呈深昏迷去皮质状态,但急性期后恢复迅速,后遗症轻微。约有10%复发,复发与首发可间隔数周到数月,复发时的临床表现与初发时基本相同。推测可能是在恢复期病毒潜伏于脑内一定部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再趋活跃。有的病例发生新的病灶,则提示多发性硬化的可能。可遗留程度不同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智能障碍、运动及言语障碍、抽搐发作、行为障碍及人格障碍,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

  单纯疱疹脑炎较非单纯疱疹脑炎的预后差,有报道前者的自然病死率为70%,采用阿糖腺苷治疗的病死率为40%。瑞典有报道,用阿昔洛韦治疗6个月内病死率仅19%。

当前城市:
全部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