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脊髓受损后怎么恢复功能

2025-03-19来源:彩牛养生   

导读急性期以呼吸训练与关节被动活动为主,预防深静脉血栓。亚急性期开展床上体位转移训练,C5以上损伤重点训练膈肌呼吸,C6以下逐步练习抓握、翻身。慢性期增加站立床训练与步态矫正,借助重心转移架提升躯干控制能力。...

  脊髓受损后功能恢复需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体位管理、膀胱肠道功能重建训练、心理支持干预等方面综合干预,如有疑虑,建议提前就医咨询。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康复训练:急性期以呼吸训练与关节被动活动为主,预防深静脉血栓。亚急性期开展床上体位转移训练,C5以上损伤重点训练膈肌呼吸,C6以下逐步练习抓握、翻身。慢性期增加站立床训练与步态矫正,借助重心转移架提升躯干控制能力。

  2、功能性电刺激:采用植入式电极或体表电极对股四头肌、胫前肌进行电刺激,参数设置为双向方波、脉宽300μs,强度以诱发可见肌肉收缩为准。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激活脊髓休眠通路。

  3、体位管理:每1-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保持脊柱中立位。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分散体压,骨突部位敷贴泡沫敷料。坐位训练时佩戴胸腰骶矫形器,避免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4、膀胱肠道功能重建训练:实施定时饮水计划配合Crede手法排尿,建立反射性膀胱。肠道管理采用数字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每日定时使用甘油栓剂建立排便反射。严重尿潴留者需间歇导尿配合抗胆碱能药物。

  5、心理支持干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设立阶段性康复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组建病友支持小组促进经验交流,职业康复师协助进行职业技能再评估与岗位适配。

  脊髓损伤后应建立每日康复日志,家属需掌握间歇导尿与皮肤检查规范,每月复查肾功能及泌尿系超声。若出现持续痉挛或感觉平面上升,需立即就医排查脊髓继发性损伤。

  【参考文献】

  [1]叶会跃,朱慧.脊柱损伤的应急处理注意事项[N].大众健康报,2025-01-03(014).

  [2]展立芬,艾坤,曾学究,等.脊髓损伤后重建膀胱排尿反射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运用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18):2925-2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