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是腹主动脉的重要分支。
供应大部分的小肠和部分大肠的血液。
对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消化和吸收等起着关键的作用。
肠系膜上动脉约在第一腰椎水平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向前下经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下行,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前面进入肠系膜根,然后向右髂窝方向走行。
肠系膜上动脉分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
是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之一,主要供应胰头和十二指肠的部分区域。它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相互吻合,为胰头和十二指肠提供丰富的血液供应,保证这些区域的消化液分泌和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的正常进行。
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有13-18支,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分布于空肠和回肠。这些动脉在肠系膜内反复分支并相互吻合形成多级动脉弓,最后发出直小动脉进入肠壁,为肠道的黏膜层、肌层等各层组织提供营养。
是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发出的分支,它主要供应回肠末端、盲肠和升结肠起始部的血液。在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常在回结肠动脉的上方发出,供应升结肠的血液,与回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等相互协作,保证升结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胰头下缘起于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并稍偏右侧进入横结肠系膜,供应横结肠的血液,对横结肠的蠕动、消化物的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等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肠系膜上动脉主要功能是为小肠以及部分大肠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维持肠道的正常代谢、蠕动和吸收功能。例如,为肠道黏膜细胞提供氧气,使其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用于主动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像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
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等、燕麦、糙米等,有助于保持肠道正常蠕动,减少便秘对肠系膜上动脉的压力。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和部分加工食品中的油脂,防止血脂升高,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风险。食用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间接减轻肠系膜上动脉的负担,使其能更有效地为肠道供血。适量的腹部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对腹腔内的器官包括肠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肠系膜上动脉的正常分布和供血。
肠系膜上动脉的日常养护有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检查、改善不良习惯等。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管的自我修复。避免熬夜,因为熬夜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而对肠系膜上动脉产生不良影响。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情况,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液流量;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正常肠系膜上动脉
正常的肠系膜上动脉管壁光滑,血流顺畅,分支分布规律,能够正常为肠道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各分支之间的吻合支可以在局部血管出现问题时起到代偿作用。
异常肠系膜上动脉
栓子如血栓、空气栓子、脂肪栓子等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肠管急性缺血。这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如房颤时心房内血栓脱落等原因引起。
多由于腹部外伤,如车祸、锐器伤等导致血管破裂或内膜损伤,进而引起出血、血管痉挛等一系列问题。
动脉壁局部扩张形成动脉瘤,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或先天性血管壁薄弱等原因引起,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风险。
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是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会导致血管壁炎症、增厚,影响血流。
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但也可能影响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血管闭塞,引起肠道缺血。
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症状有脉搏动性肿物、腹部不适、远端缺血、出血、其他症状等。
如果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瘤,可能会在腹部触及搏动性肿物,这是由于动脉瘤内的血液搏动传导至体表。
包括腹痛、腹胀等。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会出现上腹部饱胀、疼痛,尤其在进食后加重;在动脉栓塞或缺血时,也会出现剧烈的腹部绞痛。
表现为肠道缺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这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肠黏膜损伤和功能紊乱。
在肠系膜上动脉损伤或动脉瘤破裂时,会出现腹腔内出血,表现为腹痛加剧、休克等症状。
如发热,可能是由于血管炎等引起的炎症反应。
影响肠系膜上动脉的因素有疾病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刺激、感染因素、其他因素等。
如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肠系膜上动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腹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意外损伤肠系膜上动脉,或者血管介入治疗等操作不当也可能引起血管问题。
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肠系膜上动脉的供血。
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血管炎,累及肠系膜上动脉。
如遗传因素,一些先天性血管异常可能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出现问题的风险。
观察自身症状,如是否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道症状。如果这些症状在进食后加重或者频繁发作,可能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存在问题。还可以注意腹部是否有异常搏动,不过这种情况较难自行判断准确,需要结合其他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会进行腹部触诊,检查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等。听诊时可以听腹部血管杂音,若肠系膜上动脉存在狭窄或动脉瘤等异常情况,可能会听到异常的血管杂音。
血液检查方面,血常规可以查看白细胞计数等是否升高,判断是否有炎症;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有助于发现血栓形成的风险;生化检查中血脂、血糖等指标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可以初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的形态、管径、血流情况等,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全貌,包括血管分支、有无狭窄或动脉瘤等病变,对于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情况有很高的价值。
血管造影
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但是可以动态观察血管内的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的病变如栓塞的溶栓治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