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骨间肌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骨科
吕志勤
吕志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骨间肌是位于掌骨和跖骨之间的小肌肉。

手部和足部都有骨间肌。

对手部精细动作和足部的稳定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位置

手部骨间肌

位于掌骨之间,分为骨间背侧肌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位于掌骨间隙的背面,起自相邻掌骨的相对面,止于近节指骨底和指背腱膜;骨间掌侧肌位于掌骨间隙的掌侧,其位置较深,起自第2、4、5掌骨的相对面,止于近节指骨底和指背腱膜的侧方。

足部骨间肌

位于跖骨之间,也分为骨间背侧肌和骨间跖侧肌。骨间背侧肌起于跖骨的相对面,止于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而骨间跖侧肌位置较深,其起止点和作用与手部骨间肌类似,但主要作用于足部趾骨。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骨间肌主要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主体部分,由肌纤维构成,能够收缩产生力量。肌腱则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坚韧结缔组织,将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骨骼,引起关节的运动。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手部骨间肌功能

手指外展和内收

骨间背侧肌能使手指外展,即手指离开中指中线向两侧分开。例如,当我们做“扇风”动作时,骨间背侧肌发挥外展手指的作用;骨间掌侧肌能使手指内收,即手指向中指中线靠拢。如在握拳动作中,骨间掌侧肌参与手指内收动作,使手指握紧。

辅助屈指和伸指

在手指屈伸过程中,骨间肌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与其他肌肉协同工作,保证手指运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足部骨间肌功能

趾的外展和内收

与手部类似,足部骨间背侧肌可使趾外展,骨间跖侧肌可使趾内收,维持足部趾的正常位置关系。

协助足部稳定和平衡

在行走、跑步等活动中,足部骨间肌参与调节足部的压力分布,稳定足弓,防止足部过度变形,对于维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骨间肌的生长和修复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可以多吃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每100克鸡肉中含有约20克左右的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合成。维生素D和钙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因为骨间肌附着在骨骼上,骨骼健康有利于肌肉的正常功能。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100-120毫克钙;同时,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另外,维生素C等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肌肉组织的修复,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经常做手指屈伸、外展和内收的练习,如将手指尽量张开,然后再慢慢握拳,每次重复10-15次,每天做3-4组。还可以用手指依次触碰拇指,锻炼骨间肌的灵活性和力量。赤足站立或坐下,尝试用脚趾用力抓地,像要把地面抓起一样,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这种练习可以增强足部骨间肌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手部,如长时间打字或握持工具。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活动手指,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在寒冷天气注意手部保暖,因为寒冷可能会导致肌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过松。过紧的鞋子会压迫足部,影响骨间肌的正常功能;过松的鞋子则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注意足部的休息和放松,如在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骨间肌形态

正常情况下,骨间肌的肌腹饱满,肌肉线条流畅。在手部,骨间肌从掌骨间隙向手指方向延伸,肌腱较细而坚韧,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在足部,骨间肌形态类似,但相对手部更为粗壮,因为足部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其肌肉结构也适应这种功能需求。

正常骨间肌

正常骨间肌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萎缩或肿胀,颜色正常。在功能方面,手部骨间肌能够正常完成手指的外展、内收、屈伸等精细动作;足部骨间肌能够维持足弓稳定,正常完成趾的外展、内收动作,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协同其他肌肉调节足部压力分布。

异常骨间肌

萎缩

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长期废用等原因导致。例如,手部神经损伤后,骨间肌得不到神经的有效支配,肌肉纤维逐渐减少,出现萎缩现象。

肿胀

炎症、外伤等因素可能引起骨间肌肿胀。如足部扭伤时,骨间肌可能会因局部出血、组织液渗出而出现肿胀。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骨间肌的异常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等。  

疼痛

外伤、过度使用或炎症等情况可导致骨间肌疼痛。手部频繁使用鼠标或工具后,骨间肌可能会出现酸痛感;足部骨间肌在过度运动或受伤后也会感到疼痛。

活动受限

当骨间肌出现问题,如萎缩或肿胀严重时,手部手指的外展、内收等动作会变得不灵活,甚至无法完成;足部趾的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影响正常的行走和平衡功能。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影响骨间肌的因素有外伤、神经损伤、疾病因素等。

外伤

手部或足部受到直接的撞击、挤压、扭伤等外伤,会损伤骨间肌及其周围的组织,导致肌肉撕裂、出血等情况。

神经损伤

支配骨间肌的神经受损,如手部的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或足部的神经损伤,会影响骨间肌的正常收缩功能,导致肌肉萎缩或运动障碍。

疾病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累及骨间肌,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肌肉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手指外展和内收测试。将手指尽量外展,观察外展的幅度是否正常,与另一侧手对比是否有差异;同样,进行手指内收动作,看能否顺利将手指并拢。还可以用手指捏握物品,感觉力量是否正常。在赤足状态下,尝试用脚趾外展和内收,观察活动范围是否正常。也可以通过踮脚尖和脚趾抓地动作,感受足部力量是否有减弱等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

骨间肌的常用检查为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通过观察手部和足部的外观,看骨间肌是否有肿胀、萎缩、畸形等情况。例如,观察手部手指之间的间隙是否正常,足部趾的形态和排列是否正常。

触诊

用手指触摸骨间肌,检查肌肉的质地、有无压痛、结节等。如在足部骨间肌扭伤后,触诊时可能会发现局部压痛明显,肌肉紧张。

运动检查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手指或趾的外展、内收、屈伸等动作,观察运动的幅度、力量和协调性,以判断骨间肌是否存在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主要用于观察骨骼的情况,虽然骨间肌本身在X线片上显示不清,但可以查看是否有掌骨或跖骨的骨折、脱位等情况,因为这些骨骼的异常可能会影响骨间肌的功能。

磁共振成像(MRI)

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间肌的结构,对于诊断肌肉的损伤、炎症、肿瘤等病变有很高的价值。在骨间肌发生炎症时,MRI可以显示肌肉组织的水肿等信号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如果怀疑骨间肌的异常是由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可以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累及骨间肌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能会升高,类风湿因子可能呈阳性。

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对判断神经肌肉功能非常有帮助。当怀疑骨间肌萎缩或运动障碍是由神经损伤引起时,可以进行肌电图检查。通过检测骨间肌的电活动,确定是否存在神经传导异常,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付斌,初红,卢祖能,等.第二蚓状肌–骨间肌记录法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3):5.
[2]薛黔,杨胜波.国人手骨间肌和蚓状肌的构筑学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 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