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解毒、免疫等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出生后部分造血干细胞依然保留在肝脏中。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其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下界与右肋缘平齐。正常情况下,肝脏被肋骨所覆盖,一般在肋缘下不能触及,但在瘦长体型的人,肝脏可能在肋缘下触及1-2厘米。
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板。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肝血窦内有库普弗细胞,可以吞噬细菌、病毒和异物等。门静脉收集来自胃肠道、脾脏等器官的血液,将营养物质等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处理。肝动脉主要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肝脏组织。胆管系统负责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运输到胆囊或十二指肠。
肝脏具有代谢功能、解毒功能、肝脏内胆汁的形成与排泄途径、免疫功能等。
糖代谢
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进食后,血糖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称为糖原合成;当血糖降低时,肝脏又会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即糖原分解。此外,肝脏还可以通过糖异生作用,将非糖物质如氨基酸、甘油等转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代谢
肝脏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同时,肝脏也参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从而避免氨在体内蓄积中毒。
脂肪代谢
肝脏能够合成和转运脂肪,将食物中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行氧化、合成、转运等过程。它还能合成胆固醇和磷脂等脂质成分。
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化学反应,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如药物、酒精、毒素等)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物质排出体外。例如,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可以对许多药物进行代谢解毒。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包括胆盐、胆固醇、磷脂、胆红素等。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先进入胆小管,然后汇集到小叶间胆管,再经过肝左右管出肝,在胆囊中储存和浓缩。当进食后,胆囊收缩,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可以吞噬清除进入肝脏的细菌、病毒、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同时,肝脏还可以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免疫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同时,要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应适量饮酒或戒酒。高糖食物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等问题,要控制糖果、饮料等高糖食品的摄入。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较为合适。瑜伽和太极拳可以调节身体的气息和气血运行,帮助放松身心,减轻肝脏的负担,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肝脏在夜间会进行代谢和解毒等重要工作,熬夜会干扰肝脏的正常节律。减少接触化学毒物,如农药、重金属等,在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作环境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同时,要谨慎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对肝脏造成损害。
正常肝脏
大小正常,质地均匀,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在正常范围内。B超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
异常肝脏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如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发病较急,常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可呈慢性感染状态,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常见原因包括肥胖、酗酒、糖尿病等。轻度脂肪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肝区不适、乏力等。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炎症。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导致肝硬化。
是肝脏长期受到损害后出现的弥漫性纤维化改变。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多种原因引起。肝脏逐渐变硬,肝功能减退,出现腹水、脾大等并发症。
是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发病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症状。
肝脏的异常症状有肝区疼痛、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黄疸、内分泌失调、血液系统异常、腹水、脾大、神经系统症状等。
可表现为隐痛、胀痛、刺痛等。疼痛原因可能是肝脏炎症、肿瘤生长使肝脏包膜受牵拉等。
肝脏疾病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腹胀、腹泻、厌油腻食物等症状。
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导致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使皮肤、巩膜等发黄。常见于肝炎、胆管梗阻等疾病。
肝脏参与激素的代谢和灭活,肝脏疾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导致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等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如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出血倾向,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主要是由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腹腔内液体潴留,患者腹部膨隆,出现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肝硬化等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而肿大,可能伴有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在严重肝病时,可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是由于氨等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影响大脑功能。
影响肝脏的因素有生物学因素、化学性因素、药物性因素、营养学因素、遗传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等。
主要是病毒感染,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以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包括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农药、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物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肝脏代谢,对肝脏造成损害。
许多药物在肝脏中代谢,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肝脏损伤,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性肝炎。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可能影响肝脏健康。例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可导致肝脏功能减退,而过度摄入脂肪和糖则容易引发脂肪肝。
如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铜代谢异常,导致铜在肝脏等器官蓄积,引起肝脏损害和神经系统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脏细胞引起的炎症,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
注意自己是否有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胀等症状,这些可能是肝脏疾病的信号。查看皮肤是否有蜘蛛痣、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发红)等,这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了解自己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史、长期大量饮酒史、药物滥用史等情况。
肝脏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等情况。正常肝脏质地柔软,边缘锐利,表面光滑。如果肝脏肿大、变硬或有结节,可能提示肝脏疾病。确定肝脏的上下界,判断肝脏是否肿大或下移等情况。
血液检查
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ALT和AST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可能与黄疸有关;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异常或存在炎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肝脏疾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如乙肝两对半可以检测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感染状态;丙肝抗体等可以检测丙肝病毒感染情况。
尿液检查
观察尿胆红素、尿胆原等指标,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例如,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和尿胆原通常都升高。
B超检查
是肝脏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发现肝脏有无肿大、囊肿、结节、脂肪肝等病变。并且可以检查门静脉、肝静脉等血管情况。
CT检查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对于肝脏肿瘤、肝硬化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较小的肝脏结节,并能观察结节的密度、边缘等特征。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肝脏病变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等方面有优势。例如,对于肝血管瘤和肝癌的鉴别诊断,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