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是构成颜面中部的主要骨骼之一,左右各一,相互对称。
是人体面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面部的形态、功能以及口腔、鼻腔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上邻颅底,下接下颌骨,内侧为鼻腔,外侧与颧骨相邻。构成了眼眶的下壁、鼻腔的侧壁和底壁,以及口腔的顶壁,在面部的空间结构中占据关键位置,就像一座 “桥梁” 连接着头部的诸多重要结构。
上颌骨由1个骨体和4个突起组成:
是上颌骨的中心部分,内部有一个较大的空腔即上颌窦。上颌窦呈锥体形,开口于中鼻道,其大小和形状因人而异。这个窦腔的存在减轻了颅骨的重量,并且在发音过程中起到共鸣作用。
额突:向上突起与额骨相连,参与构成眼眶的内侧壁,对眼眶的形态和结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颧突:向外侧与颧骨相接,增强了面部侧面的支撑力,对于维持面部的宽度和立体感有重要意义。
牙槽突: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是容纳牙齿的部位。牙槽突上有许多牙槽窝,牙齿就稳固地生长在这些牙槽窝中。牙槽突的骨质会根据牙齿的生长、萌出和咀嚼功能的需求而发生适应性变化。
腭突:向内水平延伸,左右两侧的腭突在中线处融合形成硬腭的大部分,硬腭将口腔和鼻腔分隔开来,保证了在咀嚼和吞咽时食物不会进入鼻腔。
上颌骨的功能包括支撑面部形态、参与咀嚼功能、构成鼻腔和口腔边界、辅助发音功能等。具体分析如下:
支撑面部形态:上颌骨作为面部的主要支撑结构之一,与其他颅骨共同塑造了面部的轮廓。正常形态和结构是维持面部对称、美观的关键因素。如果上颌骨出现骨折或发育异常,会导致面部塌陷、不对称等外观问题。
参与咀嚼功能:牙槽突为牙齿提供支持,使牙齿能够承受咀嚼压力。在咀嚼过程中,上颌骨与下颌骨协同运动,通过牙齿对食物进行切割、研磨等操作。腭突形成的硬腭在咀嚼时也起到稳定食物的作用,确保食物能够在口腔内被充分咀嚼。
构成鼻腔和口腔边界:腭突构成硬腭,有效地分隔了口腔和鼻腔,防止食物反流进入鼻腔。同时,上颌骨的其他部分参与构成鼻腔的侧壁和底壁,对于鼻腔的通气、过滤、加温加湿空气等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保证了呼吸的顺畅。
辅助发音功能:上颌窦的共鸣作用对于发音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发出元音语音时,通过上颌窦的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洪亮。而且,上颌骨的正常形态和位置也为舌头、嘴唇等发音器官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和支撑,确保发音的准确性。
在饮食方面,为了保持上颌骨的健康,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咀嚼,以防引起上颌骨病变。多摄入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等。钙和磷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于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其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同时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坚果等,促进钙的吸收。
咀嚼是一种很好的口腔运动,适当咀嚼一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坚果、全麦面包等,能够刺激上颌骨和牙槽突的血液循环,增强其骨质密度。同时,也有助于牙齿的稳固,促进口腔肌肉的锻炼。经常做一些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鼓起脸颊等,可以锻炼上颌骨周围的肌肉。这些肌肉的活动对上颌骨有一定的按摩和刺激作用,有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维护上颌骨健康的关键。每天至少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并且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可以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可以有效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预防龋齿和牙周炎,因为这些口腔疾病可能会影响上颌骨的牙槽突部分。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面部受到外力撞击,特别是在运动、交通出行等场景下。例如,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时要佩戴头盔,进行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要注意保护面部。
上颌骨健康时,面部看起来对称、协调,没有明显的凹陷或突出。眼眶、鼻腔和口腔的位置和形态都处于正常状态,整个面部轮廓流畅。能够正常咀嚼各种食物,牙齿牢固地生长在牙槽突内,没有松动、疼痛等情况。在咀嚼过程中,上颌骨能够稳定地承受咀嚼压力,并且与下颌骨配合默契。发音清晰、准确,声音洪亮、饱满。上颌窦的共鸣功能正常,在说话、唱歌等语言活动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发音障碍。
上颌骨的异常症状有面部畸形、咀嚼困难、发音异常等。具体分析如下:
面部畸形:上颌骨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面部塌陷、不对称,眼眶移位、鼻腔变形等外观上的畸形。这些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眼球运动障碍、鼻腔通气不畅等功能问题。
咀嚼困难:如果牙槽突受到损伤,如牙齿松动、脱落或者上颌骨骨折影响到咀嚼肌的附着点,会出现咀嚼疼痛、无力,难以咬碎或磨碎食物等症状。
发音异常:当上颌窦出现病变或者上颌骨的结构改变影响共鸣功能时,可能会出现发音不清、声音沉闷等发音障碍。例如,腭裂患者由于口腔和鼻腔相通,会出现典型的腭裂语音。
若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上颌骨的影响因素有外伤因素、疾病因素等。具体分析如下:
车祸、高处坠落、运动碰撞等意外事故导致的面部撞击,是上颌骨损伤的常见原因。这些外伤可能会引起上颌骨骨折,骨折的类型包括横断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根据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而各异。
牙周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进而影响上颌骨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鼻窦炎:尤其是上颌窦炎,长期的炎症可能会侵蚀上颌骨,引起骨质破坏,影响上颌骨的健康。
先天性疾病或发育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如药物、病毒感染等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腭裂、上颌骨发育不全等情况,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
外观检查: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是否对称,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是否正常。检查面部是否有肿胀、凹陷或者突出的部位,尤其要注意上颌骨所在区域。
咀嚼测试:尝试咀嚼不同硬度的食物,从软质食物如面包到较硬的食物如坚果,观察是否有疼痛、牙齿松动或者咀嚼无力的情况。如果在咀嚼过程中出现异常,可能提示上颌骨或牙齿存在问题。
发音自查:朗读一段包含各种发音的文字,注意自己的发音是否清晰、准确,是否有发音困难或者音色异常的情况。特别要关注需要鼻腔共鸣的音节,如 “m”“n” 开头的字。
上颌骨疾病常见的检查方式有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包括口腔内视诊和触诊。口腔医生会仔细观察牙齿的状态、牙槽突的形态、腭部的完整性等。通过触诊可以检查上颌骨的骨质是否有压痛、异常隆起或者凹陷等情况。
X 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上颌骨的大致形态、牙槽突的情况以及是否有明显的骨折线。它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查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或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CT 扫描:能够更精确地显示上颌骨的三维结构,包括上颌窦的内部情况、骨折的细节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诊断上颌骨的损伤、病变等情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MRI 检查:主要用于观察上颌骨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肌肉、神经等是否受到损伤或病变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