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肌是人体大腿内侧的一块重要肌肉,属于内收肌群。
是全身最大的内收肌,在维持下肢的正常功能和姿势等诸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有内收、旋外大腿的作用。
大收肌位于大腿内侧深层,起自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肌纤维呈扇形展开,斜向外下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和内上髁。
大收肌属于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肌腱则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将肌肉附着于骨骼上。其肌纤维排列方式使其能够产生较大的力量,以实现大腿的内收等动作。
大收肌有完成大腿的内收和旋外、帮助稳定股骨上方的骨盆等功能。
当大收肌收缩时,可使大腿向身体中线靠拢,例如在双腿夹物的动作中,大收肌发挥主要作用。在一些动作中,如足部固定,大收肌收缩可使大腿外旋,这在转身等动作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与其他肌肉协同作用,帮助稳定股骨上方的骨盆,在站立、行走和运动过程中,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正确的姿势。
应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和奶制品等。每天可摄入适量的鸡胸肉或鱼类,以提供肌肉修复所需的氨基酸。钙、镁等矿物质对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也很重要,牛奶、绿叶蔬菜等是良好的钙、镁来源。
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来增强大收肌的力量和柔韧性。例如侧卧抬腿,侧卧位,下方的腿伸直贴地,上方的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每组10-15次,进行3-4组,这个动作主要锻炼大收肌的力量。还有坐姿腿内收,坐在椅子上,双腿之间夹一个瑜伽砖或小皮球,双腿用力内收挤压物体,保持一段时间后放松,重复多次,这有助于增强大收肌的收缩能力。
大收肌的日常养护包含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防止外伤、定期体检等方式。
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因为这种姿势会使大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骨盆倾斜等不良姿势对大收肌产生不良影响。
在进行运动或日常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大腿内侧。如在进行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时,可佩戴护腿等防护装备,减少大收肌遭受直接撞击的风险。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大收肌的潜在问题,如肌肉的轻微损伤或炎症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正常大收肌
正常情况下,大收肌的颜色呈淡红色,质地坚韧,有弹性。肌肉能够正常收缩和舒张,在完成内收、旋外等动作时力量充足,并且不会出现疼痛、痉挛等异常感觉。
异常大收肌
多因外力作用,如在运动中突然的扭转、拉伸过度或受到直接撞击等。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激烈拼抢过程中,大腿突然外展可能会导致大收肌拉伤。
可能是由于长期废用,如腿部骨折后长时间固定,大收肌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而出现萎缩。也可能是神经损伤导致的,比如坐骨神经损伤会影响其支配的大收肌,使肌肉逐渐萎缩。
通常是由于过度疲劳、电解质失衡或寒冷刺激等引起。例如,在长时间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或者在寒冷环境中未做好保暖,大收肌可能会出现痉挛,表现为肌肉突然的强直收缩。
可由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感染性大收肌炎可能是因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肌肉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这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大收肌也会受到累及,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大收肌的异常症状一般包括疼痛、活动受限、出血等。
是大收肌异常最常见的症状。损伤、炎症等情况都会导致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轻微的酸痛,也可能是剧烈的刺痛,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当大收肌出现问题时,如损伤或痉挛,会导致大腿的内收、旋外等动作受到限制。例如,大收肌拉伤后,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双腿夹物的动作。
严重的大收肌损伤可能会导致肌肉内出血,表现为大腿内侧肿胀、青紫,这是因为肌肉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
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影响下肢的正常功能。
影响大收肌的因素有外伤或劳损因素、感染因素等。
剧烈运动、意外事故等导致的直接外伤,或者长期重复性的动作引起的劳损,都可能使大收肌出现问题。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肌肉组织,会引发炎症反应,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会诱发大收肌炎。
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影响大收肌的正常功能。
可以尝试在坐姿下双腿夹一个较轻的物体,如书本,如果感觉夹物困难或力量明显减弱,可能提示大收肌力量不足或存在损伤。用手轻轻按压大腿内侧,从耻骨下支到股骨内上髁区域,如果出现明显疼痛,可能表示大收肌有损伤或炎症。
大收肌的常用检查包含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肌电图检查等。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活动度检查等。视诊主要观察大腿内侧是否有肿胀、青紫等异常外观;触诊则是用手触摸大收肌,感受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结节等;活动度检查是让患者进行大腿的内收、外展、旋外等动作,以评估大收肌的功能状态。
可以检测一些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如果这些指标升高,可能提示存在大收肌炎等炎症性疾病。另外,对于怀疑有肌营养不良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还可以检测肌酸激酶(CK)等相关酶类,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肌酸激酶通常会升高。
X线检查
一般对于大收肌本身的软组织病变显示效果有限,但可以用于排除骨折等骨骼疾病对大收肌的影响。例如,当怀疑大收肌损伤是由外伤引起,且可能伴有骨折时,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CT及MRI检查
CT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大收肌的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发现肌肉内的血肿、钙化等病变有一定帮助。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够清晰地显示大收肌的损伤程度,如肌肉撕裂的范围、炎症的浸润程度等,是诊断大收肌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当怀疑大收肌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时,如坐骨神经损伤累及大收肌,肌电图检查就非常有价值。可以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通过分析这些电信号来判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以及肌肉是否存在失神经支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