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别名】将军、锦纹、火参
适应症大黄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可主治实热便秘、湿热泻痢、黄疸、淋病、小便不利、吐血等。
大黄,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生长分布】
主产于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主要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状茎及根部肥厚,茎上疏被短茸毛;托叶鞘状,膜质;花被黄白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
【采收加工】
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年春季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块干燥。
【性状鉴别】
断面显颗粒性;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功能主治】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可主治实热便秘、湿热泻痢、黄疸、淋病、小便不利、吐血等。
【用法用量】
煎服,5~15克;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偏方妙用】
1、治便秘: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24克,芒硝9克。水煎服。
2、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标签:


-
-
-
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土大黄是一种中药材,源于蓼科酸模属植物的根。它蕴藏着大自然的精华,具有诸多神奇的功效与作用,让人惊叹不已。今天小编打算和大家来讲讲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不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来学习一下。6122 阅读
-
-
-
-
-
-
-
大黄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材,大黄米营养价值比较高,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经常吃一些大黄米,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黄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7.1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