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皮肤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1945年由Nigley首先报告。亦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本病有表皮下无浸润带,浸润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浸润中几乎无嗜酸性粒细胞,亦不出现无浸润带。[详情]
别名:皮肤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面部 、血液血管
挂号科室:皮肤科
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愈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典型症状:肉芽肿 、异型网织细胞 、泛发性红色斑块
临床检查: 真菌组织病理学
并发症:灰指甲 、脓毒症和菌血症
多发人群: 女性,男性,儿童,老年
常用药品:

相关问答

更多 >
当前城市:
全部
【切换】